当前位置:主页 > 商业资讯 >

全球今日报丨【ETF操盘提示】惊人!医疗ETF(512170)份额连续15日创历史新高!主力资金也来了……

发布时间: 2023-06-28 10:11:35 来源:新浪基金

连跌4日后,昨日(6月27日)医疗板块终于收红,中证医疗指数涨0.62%,鱼跃医疗、惠泰医疗、美好医疗等器械股是上涨主力,爱尔眼科也给力反弹近2%。拖累项主要还是CXO,权重股药明康德、泰格医药收跌。


(资料图片)

值得关注的是,主力资金重返医疗赛道,单日净买入医药生物行业(申万)逾10亿元,净买入额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跻身TOP10。

与此同时,医药医疗主题ETF品种持续受到资金青睐。以200亿元体量的医疗ETF(512170)为例,公开数据显示,截至6月27日,医疗ETF(512170)已连续15个交易日获资金净申购,累计吸金近17亿元,其最新基金份额达534.44亿份,连续第15天创下历史新高!

拉长时间来看就能发现,资金借道医疗ETF(512170)布局医疗板块并非是近一个月来的短期行为,而是年初至今的持续性操作。

从医疗ETF(512170)场内价格与份额变动对比图来看,年初以来,伴随场内价格震荡下行,医疗ETF(512170)份额走势持续向上,资金呈现显著的“越跌越买”态势。具体数据上,截至6月27日,医疗ETF(512170)场内价格年内跌逾16%,同期基金份额增长逾56%。

融资客也逆行增仓。上交所数据显示,截至6月27日,医疗ETF(512170)融资余额达7.38亿元,维持历史高位,年内增幅超80%。

从行情来看,医疗板块当前难言止跌企稳,但从资金动向来看,板块头部医疗ETF(512170)加速增仓,反映资金信心不减。站在当前时点,如何看待医疗后市?投资何去何从?

中原证券在行业半年度策略《寻找确定性成长机会》中指出,截至6月26日,中信医药指数的动态PE约为39.21倍,处于近十年的中位略偏下水平,考虑到医药医疗行业经济运行指标边际改善,整体行业估值或存提升机会。

国盛证券中期策略认为,医药医疗经历了两波消化调整,有望迎来真正意义上的新周期,指数见底后结构性机会凸显,这个时候跌幅较大同时有变化预期的子领域要重点关注。

分板块来看,针对医疗板块中权重较高的CXO子板块,光大证券最新研报分析认为,医疗研发外包板块回调显著,主要受两点因素影响:1)药明生物新增项目数低于去年同期,引发市场对板块业绩前景担忧;2)海外市场可能维持高利率水平,对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产生压制。其认为,当前CXO板块估值处于低位,人民币汇率下行有利于加强中国公司竞争力,并且提振业务,同时头部及偏重CDMO的公司受投融资影响较小。

浙商证券也表示,仍看好CXO龙头公司。其指出,过去大多数本土CXO聚焦成熟业务,通过成本套利获得较高增长。如今,国内企业持续产业升级,创新药板块外包率也仍在提升。看好已经得到供给端能力验证的、行业地位不断提升的CXO龙头公司。

对于医疗器械板块,平安证券最新研报表示,疫后复苏叠加集采恐慌释放,看好板块后续表现。我们建议优选其中基本面过硬、具备长发展逻辑的公司。另一方面,进军国际市场大大提升了国内医疗器械公司的业务空间,而能够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主流市场的产品更从中获得了质量背书,进而反哺国内市场。

开源证券则认为,体外诊断+高值耗材有望迎集采和诊疗复苏双重共振。体外诊断板块,随着国内疫情放开,院内手术量和诊疗量同比和环比不同程度恢复,我们预计二季度诊疗强相关体外诊断个股业绩有望延续2023Q1高增长态势。随着集采政策规则明朗和范围扩大,赛道不确定性将下降,板块或迎估值修复行情;

高值耗材板块,国内高值耗材虽在集采和DRGs双重控费背景下,但目前高耗集采政策降价幅度逐渐柔和,部分国产化率、短期竞争格局优的赛道或将先通过国产替代和产品升级走出集采阴影。高值耗材作为手术诊疗恢复的直接受益板块,2023年全年增长持续性较强。

看好医疗板块估值修复预期及中长期投资价值,可以重点关注医疗ETF(512170)。资料显示,医疗ETF(512170)跟踪的中证医疗指数成份股全面覆盖了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领域的细分龙头,其中医疗器械权重约4成,直接受益于后疫情时代医疗新基建;医疗服务+医美权重超5成,直接受益于人口老龄化、医疗消费升级和医美等时代大趋势。医疗ETF(512170)是投资者“一键布局国民健康刚需板块”的高效投资工具。

风险提示:医疗ETF(512170)被动跟踪中证医疗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04.12.31,发布于2014.10.31,指数成份股构成根据该指数编制规则适时调整。文中指数成份股仅作展示,个股描述不作为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也不代表管理人旗下任何基金的持仓信息和交易动向。基金管理人评估的本基金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适合适当性评级C3以上投资者。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需谨慎。

2023和百万基民在新浪财经定投基金,一键购买抓住更好投资机遇

标签:

为您推荐

随机阅读
  • 最新资讯
  • 热门资讯
财经